让青春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大思政课”这样上
让青春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大思政课”这样上
西畴——这个曾被断言““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人民群众以“开天辟地、战天斗地、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实现了从石漠遍布到喀斯特绿洲的美丽蝶变,孕育出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进入新时代,人们踩着奋进新征程的鼓点,让这种精神历久弥新。5月25日,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105名师生来到西畴,举办“让青春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为主题的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分课堂。
第一课:理想如炬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悬崖凿路。走进岩头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头道路旁高耸的峭壁上镌刻着的两个鲜红大字——“实干”,在村民小组长李华明的带领下,全村15户群众坚守苦干了整整12年,在进村必经的悬崖上,村里群众握錾子、抡大锤,用双手硬生生地凿出一条1公里进村道路,从4公里以外的地方引来了自来水,产业逐步发展起来,在与贫困的抗争中赢得了主动。
1公里很短,12年很长,用双手在茫茫石漠上开辟的新路,总会给人带来美好向往,一路洒满阳光。师生们听取“现代愚公”的故事后,用脚步丈量岩头村“最后一公里”,抚摸劈山破石凿路的印记,感悟对通路的坚定信念和开路的执着与艰辛。
第二课:信念如钢
摸石谷是“西畴精神”点响炸石造地第一炮的地方,也是“西畴精神”的诞生地。一堂生动的访谈式教学在西畴县摸石谷陈列馆开课,一段段视频生动再现了摸石谷炸石造地的火热场景,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刘登荣一现身课堂,便迎来了阵阵掌声。在主持人的访谈中,刘登荣以真实经历讲述了40年来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生动故事,进一步诠释了“西畴精神”在基层、在一线的生动实践。
1990年12月3日的“第一炮”,就像一块历史丰碑,记录着一群劳动人民在艰苦岁月里与自然顽强抗争的历史。通过吃一次忆苦思甜餐,听一次战天斗地的故事,直观性、互动性、体验性的教学体验,让师生全方位了解“西畴精神”的深刻内涵。
第三课:开创新局
“东方红,太阳升”,伴着这首高昂激越的革命颂歌《东方红》,师生们来到了曾获毛主席光辉批示的地方——东升村。在西畴县委党校赵老师带领下,师生重温了1955年毛主席关于《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的光辉批示,观看了主题电影,随后参观了恢复重建的东升公社宿舍、东升陈列馆和公社大食堂等,让广大师生身临其境,感受厚重的历史、铭记光辉岁月,东升村由乱到治,人民从贫穷到小康,村寨由旧村落变新农村,靠的正是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西畴精神”源于同样的初心,有着同样的传承。光辉批示309个字,鞭策着青年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鼓舞着师生们在新征程上实学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肩负时代重任,奉献民族复兴伟业。
第四课:感悟“西畴精神”,凝聚青春力量
在“西畴精神”展览馆,师生共同观看了视频短片《沧桑巨变是干出来》。面对曾被外国地质专家断言为“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西畴人民没有悲观、气馁,选择向大山进发、与石漠抗争。在党的二十大代表谢成芬的细致讲解下,师生们全面了解到西畴人民如何在党的领导下,用苦干战胜石漠化荒山,用实干打造绿水青山,用加油干创造金山银山,用创新干建设锦绣河山,走出了西畴人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发展的康庄之路,零距离感受了新时代“西畴精神”。
“西畴精神”是以西畴人民为典型代表的文山州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奋斗精神、实干精神、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顽强拼搏的生动缩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和“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真实写照。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一堂生动的沉浸式“大思政课”,师生将坚定自信自立自强,把实践所学所悟化为奋进动力,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凝聚众智、久久为功,充分调动全校力量和资源,打好“组合拳”,持续打造“大思政课”培根铸魂育人的崭新篇章!
撰稿|普显梅
编辑|王朝云
图文来源|王朝云
审核|王朝云 张利明 刘嘉俊
官方网站|
官方视频号|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
官方抖音号|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